2022年11月25日  
也正是這股不辱使命的責任感,讓唐正鋼和團隊在中國製造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大型成套工業流程能量回收發電設備出口的最大一台裝置,開創了我國在4000立方米以上高爐TRT項目出口的先河。, 2006年初,印度最大的鋼鐵企業JSW公司發布了一條招標公告,面向全球採購一套4000立方米高爐能量回收透平裝置。在當時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陝鼓集團脫穎而出,意味着中國的高科技節能產品終於可以走出國門了。面對龐大的設備,唐正鋼和團隊用精湛的技術完成了總裝,當4000立方米的大型設備終於第一次試車完畢,良好的運轉情況讓印度JSW公司為陝鼓集團點贊的時候,唐正鋼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完成了,成功了,我們行,中國行!”, 在正式成為一名裝配鉗工后,為了更好地學好做好蹲功、力度控制、眼功等基本功,唐正鋼一邊虛心向師傅們請教,一邊每天加碼訓練,拚命地練習鉗工操作的各項硬功夫。提及這些努力學習、提升自我的時間,唐正鋼的眼睛里多出了一份堅毅與熱忱。, 伴隨着唐正鋼鉗工水平的日益精進,各種零部件在他手裡加工自如,精度保證,唐正鋼很快就成長為陝鼓集團總裝鉗工班班長。, “我從技校畢業后就進入陝鼓集團來當學徒了,父母都是工人,自然而然就走上這一行。在這最辛苦的工種里我卻找到了人生的樂趣與意義。”在最開始當學徒的日子里,唐正鋼的每一天都比別人早開始一小時,他悟到的第一點就是要當個勤快人,不管有什麼零活、雜活,他從來不抱怨,都盡心儘力地去學去做,他的手套和工作鞋總是磨損得最快的。, 在正式成為一名裝配鉗工后,為了更好地學好做好蹲功、力度控制、眼功等基本功,唐正鋼一邊虛心向師傅們請教,一邊每天加碼訓練,拚命地練習鉗工操作的各項硬功夫。提及這些努力學習、提升自我的時間,唐正鋼的眼睛里多出了一份堅毅與熱忱。, 勤學苦練成就“硬功夫”, 在陝鼓集團裝配車間,一把銼刀在首席技師唐正鋼的手中反覆推拉,鐵屑飛濺中,零件表面變得平整光亮。劃線、銼削、鑽孔、攻絲、鑲配……這些對鉗工唐正鋼來說,早已游刃有餘。從技工學校畢業後唐正鋼進入陝鼓集團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不斷淬鍊、鑽研創新,從小學徒成長為一名“大國工匠” 。, 唐正鋼(左)在工作中。 (受訪者供圖), 在陝鼓集團裝配車間,一把銼刀在首席技師唐正鋼的手中反覆推拉,鐵屑飛濺中,零件表面變得平整光亮。劃線、銼削、鑽孔、攻絲、鑲配……這些對鉗工唐正鋼來說,早已游刃有餘。從技工學校畢業後唐正鋼進入陝鼓集團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不斷淬鍊、鑽研創新,從小學徒成長為一名“大國工匠” 。
2022年11月25日  
(作者系西安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最後,以文興業。近年來,伴隨經濟快速發展和物質文化生活極大豐富,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呈現增長趨勢,有力支持和保證了公共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因此,在加快文化建設的同時,還要激發人民群眾的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進一步挖掘陝西文化的時代內涵,堅持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創造一批具有陝西特色的文化品牌,如文化產業園區、骨幹文化企業、文化精品力作等,在不斷提升陝西文化影響力、充分展現陝西文化獨特魅力的同時,加快陝西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轉變。, 其次,以文育人。紅色文化作為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共同理想而身體力行的文化成果,作為黨依靠人民群眾經歷血與火的洗禮而凝結的精神支柱,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時所展現的高貴政治品格。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時指出,要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幹部,用以滋養初心、淬鍊靈魂,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黨性的差距、校準前進的方向。2021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時再次指出,要充分運用紅色資源,深化黨史學習教育,賡續紅色血脈。陝西有着豐厚的紅色文化資源,截至2021年,全省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紅色資源共有486處,包括:渭華起義紀念館——以我國西北地區發生最早、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渭華起義為基礎建立;西安事變紀念館——以標誌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預示團結抗日新局面到來的西安事變為基礎建立;延安革命紀念館、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以黨中央在延安戰鬥生活13年,培育形成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為基礎建立,等等。因此,要在加強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的基礎上,深入挖掘物質的和非物質的紅色資源所承載的革命歷史、英雄事迹、革命精神的深刻內涵,充分發揮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在全社會培育向真向善向美的價值觀。同時,着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教育引導人民群眾自覺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中國精神立起來、中國價值築起來、中國力量聚起來。, 再次,以文惠民。陝西除了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資源外,還有豐富的宗教文化資源,如展現佛教文化的法門寺、廣仁寺、香積寺,展現道教文化的樓觀台、八仙庵,展現伊斯蘭文化的化覺巷清真大寺、小學習巷清真中寺,展現天主教文化的五星街天主教堂等,都是陝西豐富文化瑰寶的一部分。那麼,對於這些宗教文化資源,再加上陝西厚重的歷史所留下的眾多歷史文化旅遊地,以及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可以結合實際大力推進文旅惠民工程,延伸文化服務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形成較為完備的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提煉和展示陝西文化精神標識,並將之加入到文旅惠民平台中,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讓群眾享受到文化的普惠與便利,推進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常態化大眾化、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同時,持續加強文化建設,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從而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加深入人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着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要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因此,要將陝西厚重的歷史血脈與豐富的文化基因相融合,在提升陝西文化品位,並使之根植於陝西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做到以文化人。在文化活動的開展上,可以選擇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在文化宣傳方式上,可以針對不同民族群眾,開展“靶向”宣傳。總之,讓陝西文化真正在陝西大地上落地生根,並以此來凝聚陝西人民的價值共識,使人民群眾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在不斷堅定“五個認同”中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其次,以文育人。紅色文化作為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共同理想而身體力行的文化成果,作為黨依靠人民群眾經歷血與火的洗禮而凝結的精神支柱,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時所展現的高貴政治品格。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時指出,要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幹部,用以滋養初心、淬鍊靈魂,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黨性的差距、校準前進的方向。2021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時再次指出,要充分運用紅色資源,深化黨史學習教育,賡續紅色血脈。陝西有着豐厚的紅色文化資源,截至2021年,全省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紅色資源共有486處,包括:渭華起義紀念館——以我國西北地區發生最早、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渭華起義為基礎建立;西安事變紀念館——以標誌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預示團結抗日新局面到來的西安事變為基礎建立;延安革命紀念館、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以黨中央在延安戰鬥生活13年,培育形成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為基礎建立,等等。因此,要在加強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的基礎上,深入挖掘物質的和非物質的紅色資源所承載的革命歷史、英雄事迹、革命精神的深刻內涵,充分發揮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在全社會培育向真向善向美的價值觀。同時,着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教育引導人民群眾自覺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中國精神立起來、中國價值築起來、中國力量聚起來。, 首先,以文化人。陝西作為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數千年的歷史積澱使得陝西有着無比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極其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陝西無論是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及石刻等不可移動文物——如陝西擁有中國歷史上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都城、宮殿遺址,還是文獻典籍等可移動文物——如據相關統計數據显示,陝西現存藏的古籍大約有6萬種、157萬冊,種類齊全,經、史、子、集全覆蓋,都極為豐富。同時,陝西還擁有數量眾多的世界文化遺產、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傳統古村落等。總之,陝西的文物古迹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價值上,不僅在全國位居前列,即使在世界上也是非常罕見。此外,陝西還有豐富的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截至目前,陝西省共公布了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這些都是陝西寶貴的文化財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我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推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要求我們必須把握陝西文化精神標識、強化時代擔當,努力將陝西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強勁動力,即進一步加強對陝西歷史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資源及各民族優秀文化資源的研究、利用與開發,探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宣傳教育和實踐新路徑。, 庾榮,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我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推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要求我們必須把握陝西文化精神標識、強化時代擔當,努力將陝西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強勁動力,即進一步加強對陝西歷史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資源及各民族優秀文化資源的研究、利用與開發,探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宣傳教育和實踐新路徑。
2022年11月25日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全方位排查防汛隱患點,按照職責分工,切實加強中小河流、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區、城市低洼易澇點、尾礦庫、危房危窯、臨水臨路臨崖區、公路隧道、鐵路沿線、旅遊景區、建築基坑等風險點的巡查值守和監督管理,提前落實巡查排險力量,確保險情早發現、早搶護、保安全。, 西安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出《關於切實做好7月18日至19日強降水防汛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級各部門提前部署各項防範措施,要特別關注降水重複區域。各級各部門要針對本輪強降水過程,及時組織會商研判,各級防指和水務、氣象、自然資源、城管、住建等部門要密切關注雨情、汛情、險情發展趨勢,加密預報預警頻次,確保預警信息全覆蓋、無遺漏。, 為切實做好本輪降雨過程防範應對工作,根據《西安市防汛應急預案》有關規定,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自7月18日19:30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
確保險情早發現早搶護, 據悉,受西風槽和低渦共同影響,18日夜間到19日西安市將出現一次明顯的降水過程,城區強降水時段集中在19日5:00至14:00。此次過程為混合性降水,局地伴有短時暴雨。鑒於本輪降水與上輪暴雨間隔時間短,落區重疊度大,前期土壤含水趨於飽和,易引發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地質災害及中小河流洪水、城鄉內澇等災害。, 為切實做好本輪降雨過程防範應對工作,根據《西安市防汛應急預案》有關規定,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自7月18日19:30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 7月18日18:38,西安市氣象台發布暴雨藍色預警信號:預計7月19日2:00至14:00,長安區、鄠邑區、臨潼區、藍田縣、周至縣的部分地區降水量可達50毫米以上,19日白天全市大雨。本輪降雨過程強度大、歷時長、範圍廣,落區與前期降雨較強地區重疊度較高,防汛形勢嚴峻。,
防汛形勢嚴峻, 7月18日19:30,西安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併發出通知,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本輪強降雨防範應對工作,全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防汛形勢嚴峻
2022年11月25日  
7月7日下午,在西演·西安三意社的排練場里,有“秦腔金嗓子”之稱的生角演員王永進,正和同事們忙碌排演秦腔傳統戲《葫蘆峪》。作為一出鬚生、花臉唱做並重戲,演員們要在排練中付出大量心力對待,大家汗水涔涔,精神卻依然飽滿抖擻。, 古城人的文藝生活絢爛如夏花,背後是我市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與黨同心同德、與人民同向同行,創作優秀文藝作品,傾情投入到奮進新時代的火熱實踐。, 由此而來的變化,是吳紅梅這樣的普通市民,真切感受到的。笑稱自己是一名“資深文藝愛好者”,吳紅梅告訴記者,以前工作忙,退休以後,自己最大的愛好就是約着一樣喜歡文藝的老姐妹們一同去劇院,“孩子每次看到報紙或者網上說又有什麼新戲、好戲了,就會買票讓我去看,再加上有文化惠民政策,票價都不貴,我樂得暢享咱的文藝好生活。”, 吳紅梅笑着說,因為親近感和熟悉感,自己還是最喜歡本土劇目。而最近這些年,因為西安的好戲層出不窮,她也跟着“忙得很”,“《柳青》《路遙》《秦豫情》《麻醉師》《關中曉月》《長安第二碗》《李白長安行》……這些得大獎的新近劇目我都看過,有的一遍不過癮,還看了兩三遍。下周,我還準備去看三意社的秦腔《陝北往事》,還有易俗社的新戲《昭君行》呢。”, 近年來,時代為文藝繁榮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台。在文化體制改革之路上,西安舞台文藝創作守護文化瑰寶,豐富文化供給,綻放文化價值,為城市文化藝術生活高質量發展賦能,為市民百姓的精神生活塗抹亮色,奏響着西安城市軟實力提升新樂章。, 由此而來的變化,是吳紅梅這樣的普通市民,真切感受到的。笑稱自己是一名“資深文藝愛好者”,吳紅梅告訴記者,以前工作忙,退休以後,自己最大的愛好就是約着一樣喜歡文藝的老姐妹們一同去劇院,“孩子每次看到報紙或者網上說又有什麼新戲、好戲了,就會買票讓我去看,再加上有文化惠民政策,票價都不貴,我樂得暢享咱的文藝好生活。”,
文藝精品豐盈百姓精神生活, 西安新聞網訊7月15日晚上,在西安新城劇場門外,剛剛看完西安話劇院精品劇目《共產黨宣言》的吳紅梅意猶未盡,邊走邊和同伴們熱烈討論並回味着劇中劇情。今年63歲的吳紅梅家住柏樹林街道,熱愛文藝的她談及當下城市中的文藝生活,連連說:“精彩極了!”, 話劇《共產黨宣言》演出現場。 (記者尚洪濤攝), 西安新聞網訊7月15日晚上,在西安新城劇場門外,剛剛看完西安話劇院精品劇目《共產黨宣言》的吳紅梅意猶未盡,邊走邊和同伴們熱烈討論並回味着劇中劇情。今年63歲的吳紅梅家住柏樹林街道,熱愛文藝的她談及當下城市中的文藝生活,連連說:“精彩極了!”
2022年11月25日  
下半年,藍田縣將大力推進“特色產業+直播間”“直播+文旅康養、農副產品”等新模式,規劃建設10個直播間,打造地域網絡主播矩陣,推動藍田特色產業電商化、数字化、品牌化發展;開設20家網上特產館、專營店,形成網絡營銷矩陣,拓展產品市場,加速農特產品走出藍田,暢銷全國。(記者崔春華), 為了讓當地農特產品更快走向全國,藍田縣除了在淘寶、抖音、拼多多等電商平台開設“藍田線上特產館”進行網絡推廣銷售外,還成立了藍田縣電商直播協會,通過系列直播促消費活動,藍田農特產品知名度、美譽度大幅提升,打開了市場銷售渠道,受到廣大網民的喜愛和認可。, 今年以來,藍田縣全面啟動建設國家电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項目,着力提升縣鎮村三級物流運營服務體系、農產品供應鏈流通體系、電商公共服務體系、人才技能培訓等。其中,三級物流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由中國郵政藍田分公司牽頭開展,已實現藍田19個鎮(街道)、337個行政村快遞進村全覆蓋。目前,總投資2億元的藍田縣電商產業園項目已完成6棟廠房、1棟商業體主體建設和園區道路硬化,現已開展招商引資工作,計劃引入30家大型電商企業,項目投運后預計年交易額可達50億元、帶動就業3000人。, 藍田縣強化“精準招商,以商招商,延鏈補鏈”舉措,去年以來,該縣招商洽談了京東物流集團、阿里巴巴、洛可可設計集團等企業投資合作,引入孵化電商企業15家。阿里巴巴、西域美農等5家龍頭企業到藍田落地發展,項目總投資約1.2億元,重點圍繞農特產品進行生產加工、包裝設計、宣傳營銷,打造培訓基地及區域運營中心,帶動特色產業規模化、標準化、数字化發展以及周邊群眾就業和農戶增收致富,有力推動縣域電商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藍田縣堅持把發展“电子商務+特色產業”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加快“數商興農”、電商示範縣項目建設,加強龍頭企業招商力度。上半年全縣新增電商主體44家,目前已培育發展電商企業144家、物流企業53家,其中跨境電商企業6家,生產型電商企業佔比達94.7%。更多傳統企業、個體戶結合電商銷售新模式,在各類電商平台開設網店2100餘家,新開設特產館、旗艦店、專營店15個。上半年全縣电子商務交易額19.54億元,同比增長30.57%,其中農產品網絡零售額1.78億元,增幅較大。全縣特色農產品出村進城加速“出圈”,電商產業規模、品質效益實現雙提升。, 今年以來,藍田縣全面啟動建設國家电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項目,着力提升縣鎮村三級物流運營服務體系、農產品供應鏈流通體系、電商公共服務體系、人才技能培訓等。其中,三級物流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由中國郵政藍田分公司牽頭開展,已實現藍田19個鎮(街道)、337個行政村快遞進村全覆蓋。目前,總投資2億元的藍田縣電商產業園項目已完成6棟廠房、1棟商業體主體建設和園區道路硬化,現已開展招商引資工作,計劃引入30家大型電商企業,項目投運后預計年交易額可達50億元、帶動就業3000人。, 產於藍田縣三官廟鎮的露地晚夏西紅柿果肉飽滿、汁液充盈、甜帶微酸,7月初是自然成熟採摘季。每天,採摘分揀好的5噸西紅柿被直接運送到西安西域美農社區團購供配中心,次日即可送到消費者手中。自從上網銷售後,三官廟鎮晚夏西紅柿便一路走紅,供不應求,不少消費者爭相訂購。, 最近,藍田縣晚夏西紅柿在社群電商“火”了。, 7月11日,藍田縣三官廟鎮曹灣村村民對西紅柿進行分揀打包。藍田縣電商辦供圖, 最近,藍田縣晚夏西紅柿在社群電商“火”了。
2022年11月25日  
編輯:
王嘉, 7月8日,航拍西安市周至縣周一現代農業園區。周至縣是全國重要的獼猴桃生產基地,全縣獼猴桃種植面積43萬畝,年產鮮果50多萬噸,綜合產值超過50億元,從事獼猴桃相關產業的人員超過30萬。記者許奧博攝,編輯:
王嘉
2022年11月25日  
編輯:
王嘉, 7月12日,在西安市未央區未央路方新村附近,一個特別的共享單車泊車點引起過往市民的注意。這個泊車點是立體式的,上下兩層,如果想把二層的單車取下來,只需按壓解鎖鍵,單車便可降到一層,掃碼即可騎走。據了解,未央路已有4個共享單車立體泊車點投入使用。每個立體泊車點長8.6米,高2.5米,可停放41輛單車,既解決了以往共享單車停放不規範的問題,也為古城增添了一道亮麗風景線。記者安濤攝,編輯:
王嘉
2022年11月25日  
編輯:
趙鵬, 經過激烈角逐,草灘佳苑社區代表隊、佳家社區代表隊榮獲前2名,隨後將代表經開區參加市級比賽。據了解,經開區將以社區運動會為契機,進一步做好相關工作,努力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體育需求,提升社區為民服務水平。 (城端傳播工作室王惠玲),編輯:
趙鵬, 筆者了解到,本次參加決賽的共有17支代表隊,每隊參与4×30秒單搖接力比賽,最終排在前10名的隊伍將獲得獎品,前2名的隊伍將代表經開區參加市級比賽。, 當天早上,筆者在西安城市運動公園北門口看到,工作人員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對每位進入賽場的人員進行掃碼、測溫。, 7月18日上午,在西安城市運動公園內,西安市首屆社區運動會經開分區賽跳繩決賽舉行。, 當天早上,筆者在西安城市運動公園北門口看到,工作人員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對每位進入賽場的人員進行掃碼、測溫。
2022年11月25日  
2021年,漢長安城未央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一期3.2平方公里全面開放,二期2.91平方公里加快實施提升改造。漢長安城未央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在大遺址保護與展示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漢長安城遺址文化內涵,將專題展廳、景觀棧道、園林綠化、現代農業景觀串聯,突出展示了漢長安城遺址風貌。, 時不我待,幾年內整理土地1萬多畝,清理垃圾320萬立方米,栽植樹木5萬棵,種植草坪260多萬平方米,先後完成未央宮前殿、西安門、西城牆等162處文物本體展示工程,這座沉寂的大遺址被重新喚醒。, 陝西省西安市西北方向,北臨渭河,西倚公式河,東為團結湖水庫,有一處城址面積約36平方公里,是漢長安城遺址。中國歷史上曾有13個王朝在西安定都,9個以漢長安城為都城,其中作為都城的歷史近350年,實際使用時間近800年,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使用時間最長的都城。, 自2012年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設立以來,西安市相關部門按照“統籌城鄉、改善民生”“文化遺產保護與城鄉建設相融合”“統一規劃、統一領導、分步實施”等原則,開啟對漢長安城這座歷史文化寶庫的保護利用工程。,
喚醒大遺址, 陝西省西安市西北方向,北臨渭河,西倚公式河,東為團結湖水庫,有一處城址面積約36平方公里,是漢長安城遺址。中國歷史上曾有13個王朝在西安定都,9個以漢長安城為都城,其中作為都城的歷史近350年,實際使用時間近800年,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使用時間最長的都城。, 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着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近年來,西安市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創新文物工作思路,加強城市考古、大遺址保護、實施重點文物保護工程,推進城市建設、促進文旅深度融合,讓文物保護利用成果反哺城市、惠及人民。, 小雁塔歷史文化片區(局部)。(記者謝偉攝資料圖片), 漢長安城未央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局部)。 (記者謝偉攝資料圖片), 小雁塔歷史文化片區(局部)。(記者謝偉攝資料圖片)
2022年11月25日  
由於魏玲艷照顧得周到,即使在夏天最熱的時候,小勇身上也沒有長過褥瘡,房間也沒有一絲難聞的味道。就在記者採訪時,閑不住的魏玲艷又給小勇理了發。“頭髮剃短還挺好看的嘛,清清爽爽的。”魏玲艷笑着對小勇說。, 而魏玲艷的出現,無疑給這個艱難的家庭帶來了希望。從2017年開始,魏玲艷每個月都會去小勇家免費服務5到6次,幫他理髮、擦洗身體、換洗床單、打掃家庭衛生……“真的多虧了小魏,這5年來,她每次到我們家什麼活都干,給我們家幫了大忙,從不叫苦叫累。”小勇的母親動情地說,“有時我第二天有事想出門,大晚上給小魏發信息,問她明天能不能臨時過來,她從來都沒有拒絕過。”, 每月免費服務 為艱難家庭帶來希望, 12歲時,小勇身體開始經常疼痛,父母都以為是生長痛,沒想到後來越來越嚴重。上大學時,疼痛甚至讓小勇倒地不起,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重度強直性脊柱炎,很快,小勇便癱瘓在床,只有手臂能活動。“為了給孩子治病,我們花光了家裡的全部積蓄,現在年紀大了,一家人就靠房屋租金和養老金維持生活。”小勇的母親說,為了照顧小勇,她幾乎24小時守在兒子身旁,半夜聽到他哼一聲,都會着急跑進小勇房間看。年過花甲的她身體也每況愈下,腰疼的毛病常令她對兒子心有餘而力不足。, 每月免費服務 為艱難家庭帶來希望, , 常年來的免費服務聽上去有點不可思議,這卻是西安重度殘疾人家庭能享受到的實實在在的紅利。, “你好啊小勇(化名),我又來看你了,今天想吃點什麼?我給你做!”7月17日一大早,魏玲艷來到碑林區祭台小區重度殘疾人小勇的家裡。今年40歲的小勇因病癱瘓在床,除了聊天敘舊,魏玲艷更承擔著許多繁雜的工作——打掃房屋、給小勇擦洗、換衣服、理髮。5年來,魏玲艷每個月都會到小勇家免費服務5到6次,他們之間儼然已經成了老朋友。, 常年來的免費服務聽上去有點不可思議,這卻是西安重度殘疾人家庭能享受到的實實在在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