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衛星發射了多少次,我就去了多少次洛南的深山。”劉晗說,“我對這個隊伍有信心,也有着很深的感情。看着我國北斗系統從追趕到局部領跑,我感到所有辛苦付出都值得了。”, 這是劉晗入職以來參与的第一個任務,要在高山環抱、條件簡陋的洛南地面站完成。每次,劉晗一個人帶着沉重的設備來到洛南,不論白天、黑夜,只要有可見弧段,他就要趕到試驗室進行信號質量分析,儀器的轟鳴聲會讓劉晗的聽力受到短暫的影響。如果遇到下雪天氣,天線被凍住無法轉動對準衛星,劉晗需要等待溫度上升才能進行信號質量分析,有時在洛南一待就是半個月。, “2010年我大學畢業不久,便和同事劉文山開始攻克‘自主完好性監測技術’課題,我們每天工作到凌晨,希望能夠早一天完成任務。三個月後,技術順利通過了功能性驗證,有效提升了衛星的智能化水平。”西安分院北斗三號研製團隊研究人員邊朗說。, 和邊朗、劉文山一樣年紀輕輕就敢於承擔重任,27歲的劉晗和其他幾個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年輕人擔起了衛星在軌工作以後信號質量分析這項重要工作。, 西安分院北斗三號研製團隊共120人,35歲以下青年佔比近90%。從2008年北斗三號研製開始,這些年輕人把青春融入祖國的航天事業,成為讓團隊充滿幹勁、加快航天強國建設步伐的主要力量。, “2010年我大學畢業不久,便和同事劉文山開始攻克‘自主完好性監測技術’課題,我們每天工作到凌晨,希望能夠早一天完成任務。三個月後,技術順利通過了功能性驗證,有效提升了衛星的智能化水平。”西安分院北斗三號研製團隊研究人員邊朗說。, 從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號首發雙星發射,到2020年6月23日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成功,僅僅兩年半時間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西安分院北斗三號研製團隊共交付23顆衛星的載荷系統,創造了單星研製周期縮短四分之一、衛星入網周期縮短四分之三的紀錄。, 2020年7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宣布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記“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西安分院北斗三號研製團隊, 2020年7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宣布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