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找工作,找得唉聲嘆氣,一問,才知道卡在年齡上了。年過35歲的她,幾乎處處受限。,職場上的殘酷,在年齡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四川大學法學院周偉教授曾經以1995年到2005年上海和成都兩市30萬份招聘廣告為樣本分析得出,用人單位在招聘廣告中所提的年齡普遍在35歲以下。曾有報道稱,超過八成的35歲以上求職者都感覺自己在求職過程中遭遇了年齡歧視。,網絡戲言,“35歲前是人力資源,35歲后是人力成本。”可是36歲跟35歲有什麼本質區別呢?為什麼35歲能做的工作,36歲就做不了?,當然,除了“35歲現象”,年齡歧視還有很多表現形式。去年,武漢一菜場發布了一份《入駐須知》,要求菜市場內的女攤販不能超過45歲,男攤販不能超過50歲。這讓菜場內的許多商販人心惶惶,年紀大了,連賣菜都不行了嗎?,一份工作需要的,是能夠勝任的人,而不是某個年齡段的人。這個道理如此簡單,恐怕沒有人不明白。可是,為什麼一到了設置求職門檻的時候,年齡就成了跨不過的“坎”呢?,然而,硬幣的另一面是,我國勞動人口的平均年齡逐年升高。根據《中國人力資本報告2020》,1985-2018年間,全國(不含港澳台)勞動力人口(包括學生)的平均年齡已經從32.2歲上升到了38.4歲。國家統計局农民工監測調查報告也显示,50歲以上农民工的佔比越來越多,而其他年齡段的农民工人群佔比大多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換句話說,勞動人口的平均年齡在逐漸上升,而職場上對於勞動者年齡的限制,卻不見鬆動。這就讓中年人成為“就業困難人群”。,此外,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显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64億,佔比達到18.70%,人均預期壽命提高,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將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促進人力資源充分利用。,這也說明,社會勞動人口平均年齡還將繼續上升。那些中年“就業困難人群”,恰恰正是勞動力市場的主力軍。,事實上,以現代人的健康水平,即使人到中年,也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何況,年齡的增長還會帶來工作經驗的增加。“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狀況,會讓他們更加珍視獲得的工作。然而,這些“加分項”似乎並不能打動很多用人單位。,從長遠來看,每個人都會由年輕而至年老。沒有哪個社會能夠只靠年輕人來創造財富、推動發展。將年齡作為判斷一個人是否適合某一職位的依據,顯然不合理。這不僅是對勞動者個人的歧視,更會造成整個社會極大的人力資源錯配和浪費。曾有學者指出,年齡歧視已成為我國就業中最普遍的一種歧視現象。,儘管如此,因為職場年齡歧視而發生的糾紛、提出的訴訟卻不多。這或許是因為,目前社會對年齡歧視的認識還不夠深,很多時候,人們還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歧視,甚至還覺得有一定的合理性。,此外,我國《勞動法》規定了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並指出,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但是並沒有明確提出年齡歧視的概念。這當然不能說明年齡歧視是合理的,只是這個概念沒有直接在法條中體現出來。但這也導致了在司法實踐中,邊界相對模糊,認定也就相對困難。,因此,這些年來,曾有多位代表委員在兩會上提出,對勞動者設置不合理年齡限制,妨礙了社會效率和就業公平,應积極減少就業年齡歧視,建議將禁止年齡歧視寫入法律。,在影片《實習生》中,一位70歲高齡的老爺爺應聘成為年輕女老闆的實習生,並憑藉自己的努力,贏得了同事的信任和好感,故事溫馨又勵志。年齡本就不該成為就業路上的羈絆,良才善用,能者居之,這才是人力資源流動的合理方向。消除職場年齡歧視,保障每個人的平等就業權,別讓現代人一邊越來越健康長壽,一邊又困在年齡歧視的牢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