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秦嶺範圍內除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外的區域划為一般保護區。一般保護區內以增加綠化面積,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為主,從嚴控制產業准入。嚴格控制建設活動的空間範圍、規模和體量,限制建築的高度和密度。除國家、省重大項目和能源、交通、水利、國防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規劃布局的教育、醫療、村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秦嶺保護修復配套設施等民生項目、環保項目、生態項目、農業項目外,不得進行其他開發建設。,  重點保護區為,海拔1500米至2000米之間的區域;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的一般控制區,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國家級和省級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自然公園的重要功能區,植物園、水利風景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區(點)、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國有天然林分布區。在這一範圍,重點實施以植被、水源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為主的活動,開展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封山育林或其他生態修復活動,恢復植被,維護生物多樣性。嚴格執行產業准入清單制度,除實施能源、交通、水利、國防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項目外,不得進行與重點保護區功能不相符的建設活動。,  在規劃分區方面,《規劃》將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域劃分為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建設控制地帶,實行全域保護和分區管控。,  核心保護區為,海拔2000米以上區域,秦嶺山系主梁兩側各1000米以內、主要支脈兩側各500米以內的區域;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的核心保護區,世界遺產;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自然保護區一般控制區中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棲息地與其他重要生態功能區集中連片,需要整體性、系統性保護的區域。在這一範圍,開展全方位的生態功能保護活動,嚴禁開展與生態保護、科學研究無關的活動。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強化野生動植物資源及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加強植被、水源保護,依法組織礦業權限期退出,拆除小水電站。優先實施生態移民搬遷,引導居民和企業有序遷出。,  《規劃》指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初步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區域及重要的人文資源保護取得新成效,森林覆蓋率達到70.5%,森林保護面積比例達到95%,濕地保護率達到60%,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面積保護率達到80%,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穩定在100%,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率達到60%,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得到提高,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全面建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得到积極推行,綠色發展能力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逐步增強。,  在規劃分區方面,《規劃》將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域劃分為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建設控制地帶,實行全域保護和分區管控。,  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  到2025年初步構建生態廊道,  23日,市政府出台《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規劃期限是2021-2025年,遠期展望至2035年。《規劃》旨在着力優化秦嶺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切實增強秦嶺生態系統穩定性,顯著提升秦嶺生態系統功能,讓秦嶺的美景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到2025年初步構建生態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