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發生在2006年,新加坡國立大學和馬來西亞大學的一次博士生交流會上,每個學生要上台介紹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結果,再由老師提出問題。當時,一個馬來西亞大學的老師提問:“你預期這些研究結果會不會應用在一個產品上面?”“我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大多數的納米材料和物質表面結構的研究結果並沒有應用到實際。但這次經歷也讓我明白,我還是十分渴望自己的研究結果能夠轉化為產品,應用到現實生活。”,  “那個時候美國留學簽證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面簽成功率在瀋陽可能還不到千分之一。雖然拿着美國知名大學的全額獎學金offer,我還是連續三年都被拒簽了。”於是2004年,他接受了新加坡國立大學物理系的全額獎學金offer,攻讀博士學位。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前兩年,張策進行的還是凝聚態物理的相關研究,主要是用掃描隧道顯微鏡在原子級的分辨率下,研究物質的表面結構。,  張策(右一)在實驗室為學生授課,一旁為其團隊研製的可視化實驗室自動化產品樣機。,  張策(左一)在實驗室為學生授課。記者於忠虎呂聰攝,  近日,記者在西北大學物理學院見到了張策。他告訴記者,“雖然,凝聚態也是當初自己選的專業,可是幾年下來還是找不到自己熱愛的方向。”張教授的老家在遼寧,本科就讀於吉林大學,學的是凝聚態專業。2002年本科畢業后,本可碩博連讀的他選擇出國留學,既為了開闊眼界,也為了能夠找到可以為之奮鬥一生的方向。,  張策(右一)在實驗室為學生授課,一旁為其團隊研製的可視化實驗室自動化產品樣機。,  矢志報國,他帶着自己的所學毅然回國,  他就是西北大學光子學與光子技術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秦創原總窗口企業陝西融光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張策。,  人們常說,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他的身上,就有這樣的家國情懷:出國十四載,留學深造,輾轉四個國家,潛心鑽研,掌握了世界前沿的数字微流體控制技術。面對國外更好的發展前景和職務薪酬,他毅然選擇了回國。能把自己的所學帶回祖國,服務祖國建設發展,能在祖國大地實現人生價值,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  他就是西北大學光子學與光子技術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秦創原總窗口企業陝西融光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張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