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仙絨的孝和愛,感染着周邊更多人在平淡的生活中體味真,弘揚善,享受美。殷仙絨用自身行動弘揚着社會主義新農村新風尚,從這位普通的農村婦女身上,大家讀懂了什麼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拓玲 實習生 白子瑜,  多年來,為了照顧年邁的婆婆和身體不好的丈夫,殷仙絨很少進城逛街、回娘家,偶爾回一趟娘家也因惦記着婆婆的吃喝,看望后匆匆就走。每次看着年邁的母親戀戀不舍的表情,她都強忍淚水。隔壁鄰居誇她是個好兒媳,面對別人的稱讚,她總是淡淡地說:“我只是在盡兒媳、妻子、母親的責任,不足掛齒。”,  她不僅把婆婆、丈夫、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還把餘熱獻給街坊鄰居。殷仙絨說:“遠親不如近鄰,鄰居家有啥大小事情咱能幫的就主動幫。”,  殷仙絨的熱心打動着鄰里,漸漸地,鄰居們有啥煩心事都喜歡找她幫忙,也願意和她說說知心話。殷仙絨表示,家庭生活難免會有摩擦,老人聊起和兒女之間的小矛盾,自己就會寬慰老人少生氣,多體諒下兒女。兒媳們有時和婆婆的關係處理得不好,她也會告訴她們要多尊敬老人。她願意當這個“潤滑劑”,讓大家都能幸福美滿。,  每到冬天,婆婆舊病複發,雙腿浮腫,骨刺扎心疼,需要靜卧休養,殷仙絨就變着法兒地給婆婆做可口的飯菜,端着碗喂婆婆喝下一勺勺肉湯。一年四季,婆婆穿的衣服、鞋襪,家中的柴米油鹽,都由她置辦,家人的生活起居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條,從不讓人操心。就這樣,她幾十年如一日地侍奉着老人,即使自己也過了花甲之年,卻從沒叫過一聲苦,喊過一聲累。,  她不僅把婆婆、丈夫、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還把餘熱獻給街坊鄰居。殷仙絨說:“遠親不如近鄰,鄰居家有啥大小事情咱能幫的就主動幫。”,  結婚不久,原本幸福的家庭因公公的突然離世遭受了沉重打擊,婆婆自此一蹶不振,身體一日不如一日。看着婆婆很長時間走不出失去親人的痛苦,殷仙絨既心疼又難過,像照料自己父母一樣照顧着婆婆。做兒子的有時粗心,母親有個頭疼腦熱往往不曾發現,但殷仙絨就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裏,時時提醒婆婆要加衣喝葯。,  自結婚之日起,殷仙絨就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家中共有7口人,家庭主要經濟來源都依靠她當環衛工人及丈夫打零工所得。,  “只要半天聽不到兒媳婦說話,看不到兒媳婦的身影,心裏就有些牽挂,就好像身邊少了什麼似的,有個好兒不如有個好兒媳。”說話的這位老人今年已90歲高齡,她誇讚的對象正是自家兒媳婦——家住西咸新區北杜街道辦邊方村的村民殷仙絨。,  自結婚之日起,殷仙絨就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家中共有7口人,家庭主要經濟來源都依靠她當環衛工人及丈夫打零工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