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作《龍嶺迷窟》完結近一年半后,滿載粉絲期待回歸的《雲南蟲谷》上線8小時播放量即破億,可謂開播爆紅。,超高的人氣很大程度上來源於《龍嶺迷窟》打下的基礎。《龍嶺迷窟》是《鬼吹燈》系列小說的第二部,上承《精絕古城》,下啟《雲南蟲谷》,內容紛繁,起着解釋前塵往事、引出後續線索的作用。可以說,改編后的《龍嶺迷窟》延續了創作團隊製作《怒晴湘西》時“絕對尊重原著的情況下稍加調整”的原則,通過多線敘事的手法,在“忠實於原著”與“對非書粉友好”間找到了平衡。而貼合小說設定的選角、快節奏的故事推進、堪稱神還原的橋段、實地取景的拍攝、製作精良的特效等也共同提升了觀劇體驗,被視為《鬼吹燈》系列IP改編中最成功的一部,讓眾多劇迷、“燈絲”自故事結束於“鐵三角”準備踏上獻王墓之時,便對《雲南蟲谷》翹首以待。,亮點,奇觀場景真實還原,“鐵三角”演技到位,老北京火鍋店裡,“鐵三角”和大金牙圍坐桌前,聽陳瞎子講述往事。銅鍋騰起熱氣,故事的畫卷徐徐展開,接上《怒晴湘西》和《龍嶺迷窟》留下的伏筆,《雲南蟲谷》開篇,熟悉的味道便將人重新帶入《鬼吹燈》宇宙。,從開播到如今,儘管評分有所下滑,但平心而論,《雲南蟲谷》仍堪稱良心。作為《鬼吹燈》系列里奇異蟲怪最多的一部,《雲南蟲谷》的恐怖指數最高,還原難度也最大,而劇集通過一如既往的高水準製作,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了從文本到視覺的跨越。,石塊中爬出的蠱蟲、成群結隊的水彘蜂、兇猛的雕鴞、掛滿洞穴的人蛹、夫妻樹中的血棺……原作中的奇蟲異獸和代表性場景都在劇中得到了基本還原,大體量特效營造出令人震撼的視覺效果和詭譎離奇的懸念氣氛。導演費振翔曾在採訪中說,拍《雲南蟲谷》讓劇組變成了“工程組”,林中場景的拍攝地距離下車點要步行40分鐘,而那個下車點是劇組自己開的路。不僅如此,第一集中的遮龍寨取景自“中國最後的原始部落”翁丁佤寨,茅草屋、牛頭骨都是寨中實景。這樣的苦心沒有白費,實景拍攝增添了真實感,原始森林的神秘、幽暗、潮濕撲面而來。,繼《龍嶺迷窟》之後,二度合作的“鐵三角”組合形象熨帖,演技到位。潘粵明演出了胡八一豐富經歷帶來的層次感,對其兼具的軍人底色和江湖氣息拿捏準確;姜超飾演的王胖子貢獻了眾多笑點,自帶的喜劇感舒緩調劑着探險故事的緊張氛圍;張雨綺則較好融合了雪莉楊這一角色東西方兼具的氣質,儘管台詞存在瑕疵,但又美又颯恰到好處。角色遇上對的演員,彼此間的化學反應自然生成,在代入感極強的環境營造中,短時間內便將觀眾帶入了驚心動魄的探險之旅。可以說,對於改編作品而言,《雲南蟲谷》基本實現了原著的文字描寫、讀者的想象世界和劇集的視覺呈現三者合而為一,能成為“下飯劇”也就不足為奇。,不足,故事張力削弱,“鐵三角”變“甜一對”,但在此基礎上,對標珠玉在前的《龍嶺迷窟》,被拉高了期待值的觀眾自然要求更高,不只滿足於穩定發揮,更希望眼前一亮。,無論《盜墓筆記》還是《鬼吹燈》,盜墓類作品的改編不過以古墓為引子,實則近似《奪寶奇兵》《古墓麗影》式的探秘冒險,重在闖關解謎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摸金倒斗。此類作品離不開設置障礙,如費振翔所說,前有目標,後有追兵,才會有更好的節奏。為此,《雲南蟲谷》在改編中加入了遮龍寨族人追趕“鐵三角”這條線索,但增加的故事線卻削弱了劇情的張力,放慢了劇集的節奏。《龍嶺迷窟》中同樣增加了以馬大膽為首的一眾村民的戲份,但演繹相對自然,人物性格分明,並成為緩解緊張氣氛的笑點擔當。相比之下,《雲南蟲谷》中的村民追逐線則過於工具化。當劇情需要為“鐵三角”增加麻煩時,遮龍寨族人便能不顧傳統在山神廟裡用炸藥,輕而易舉進入蟲谷趕上三人;當劇情需要表現“鐵三角”的英雄氣概時,遮龍寨族人便又紛紛淪為被拯救者或炮灰,行為邏輯經不起推敲。,另外,《雲南蟲谷》將更多的筆墨放在了胡八一和雪莉楊身上。原著里,“鐵三角”的精神核心在於“合則生,分則死”,三人各有所長,缺一不可,因而不少書粉戲稱“順境看雪莉楊,逆境看胡八一,絕境看王胖子。”王胖子儘管貧嘴貪財,但關鍵時刻不糊塗,武力值也毫不遜色。而《雲南蟲谷》里的王胖子卻如同一個丑角,在油膩和掉鏈子間兩頭打轉。伴隨王胖子形象弱化的,是胡八一和雪莉楊感情線的增加。原著里兩人在一次次出生入死中暗生情愫,水到渠成,朦朧可愛。劇集卻多少有些迫不及待想讓他們萌生火花,於是讓胡八一先是意外瞥見雪莉楊浴室中的曼妙身姿,又在飛機遺骸搜查時摔倒故意裝暈一親芳澤,再輔之以大量捕捉二人對視場景的特寫鏡頭。偶像劇般的拍攝手法令兩人情比金堅的友誼瞬間變成暗送秋波,每到此類片段,人物設定的割裂感即大幅提升,難免讓人齣戲。,可以說,《雲南蟲谷》在製作層面經得起觀眾的火眼金睛,也基本做到了符合邏輯,尊重原著、讀者和觀眾。但縱觀之下,這部立於絢麗奇詭底色之上的劇集在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之外仍有不少可以精進的空間。,前瞻,類型化創作須避免模式固化,人們總是對那些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充滿好奇,盜墓類作品之所以常能令人着迷,正在於其所呈現的奇觀世界。志怪奇譚、秘聞傳說、奇珍異寶、詭異景象熔於一爐,闖關奪隘、抽絲剝繭的探險之旅險象環生,藉助“古墓”這一地下環境,介於現實與非現實之間的世界被建構起來,滿足着人們的想象,時刻調動着讀者和觀眾的神經。,正因如此,包括《鬼吹燈》在內的盜墓類IP改編一直備受關注,各方都企圖分一杯羹。《鬼吹燈》系列先後衍生出20多個不同版本的影視改編作品,質量良莠不齊,大多淪為“魔改”。如今,隨着潘粵明簽下了5部《鬼吹燈》改編作品,粉絲們也終於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但舊的問題解決了,也要警惕破土而出的新問題。類型化創作之路如何避免模式固化、越走越窄?除了打怪升級的爽,故事還能在觀眾心中留下些什麼?從合格到優秀的質變怎樣完成?這些問題,從《黃皮子墳》到《雲南蟲谷》,觀眾已然看到了創作者不斷的嘗試和努力。主角們可以冒險,創作者則要穩紮穩打,期待下一部《崑崙神宮》能繼續推高“冒險片天花板”,為尚不過癮的觀眾帶來更多驚喜和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