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社區居民和物業企業的糾紛事件屢有發生,讓居民們對物業產生抵觸心理;長期缺乏統一的行業規範標準等難題,也困擾着物業企業的發展;居民與物業企業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也加大了街道、社區基層治理的難度。為化解矛盾衝突,提升物業管理服務和基層治理水平,2021年7月由新城區胡家廟街組織牽頭,轄區30多家物業公司參盟的物業服務聯盟正式成立。, 物業服務聯盟嘗試打造社區服務新格局, “民情氣象員”將大家反映的事件處理完后,打電話反饋處理結果,居民對處理結果滿意的,意見單將轉到晴天區;不滿意的,意見單將轉到“雨天”區域,轉入“雨天”區域的意見單,將派“民情信使”進一步“聽診”“會診”“巡診”,跟進處理;居民反映問題情況特殊複雜需綜合施策化解的轉入“雪天”區域,由社區工作人員上報上級協同處理。對因條件限制一時無法解決的,做好耐心細緻的解釋工作。, 自“融情·民意氣象站”設立以來,每日進行民情收集匯總、分析研判,架起暢通且有溫度的民情反饋渠道,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評。比如12號樓的李先生反應,車棚的雜物堆積太多,電動車沒地放,並且堆積的雜物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社區立即組織志願者對車棚衛生進行了整治,並規範了車輛的擺放;5號樓3單元6樓的劉女士反應她家門口的燈不亮,氣象員聯繫物業對她家門口的燈進行了維修;7號樓的張先生反應,7號樓的消防通道被私家車佔用,小區的井蓋鬆動下雨天不明顯,存在安全隱患……“融情·民情氣象站”真正做到“知民情、重民意、解民憂、聚民心”,拓展居民參与社區治理新路徑。, 楊女士說的“氣象站”,是新城區自強路街道向榮社區黨委為落實落細“民有所呼,我有所行”,在向榮小區鄰里亭設立的“融情·民情氣象站”,及時了解居民反映的各類問題,由社區工作者、退休黨員、樓棟長擔任的“氣象員”及時收集,分類處理,建立台賬,並跟蹤問效,以實際措施為民解憂。, “民情氣象員”將大家反映的事件處理完后,打電話反饋處理結果,居民對處理結果滿意的,意見單將轉到晴天區;不滿意的,意見單將轉到“雨天”區域,轉入“雨天”區域的意見單,將派“民情信使”進一步“聽診”“會診”“巡診”,跟進處理;居民反映問題情況特殊複雜需綜合施策化解的轉入“雪天”區域,由社區工作人員上報上級協同處理。對因條件限制一時無法解決的,做好耐心細緻的解釋工作。, 樓道窗戶外的馬蜂窩被根除,家住自強路街道向榮小區8號樓的楊女士臉也“由陰轉晴”了。“感謝社區,感謝這個‘氣象站’,當時是抱着試試看的態度,結果這個民情氣象站真的幫我們解決了問題。”楊女士高興地說道。, “民情氣象站”居民心情總是“晴”, 社區是社會的細胞,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單元。社會治理的重點在社區,難點也在社區。新城區各社區在基層治理中不斷加強創新,提高工作能力,直面工作中的各種難題和挑戰,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民情氣象站”居民心情總是“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