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習俗:走月、祭月、賞月、觀潮、吃月餅、燒斗香、燃燈、猜謎、玩兔兒爺、舞火龍、拋帕招親、偷菜求郎、吃田螺、賞桂花。,  中秋之夜,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身着華服、三五結伴、遊街逛景、登樓賞月。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遊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花好月圓人團聚”,這是中國人專屬的思念之夜。,  “中秋”的概念古已有之,《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大意是說,每年“仲秋”,地方官府會進行戶口調查,登記高齡老人,朝廷按冊賜粥以示恩澤。但那時的“中秋”只是單純的月令時間,它真正成為節日,是唐宋以後的事,尤其北宋以後,山河破碎,明月籠煙,中秋的圓月更顯珍貴,它的團圓屬性逐漸得以確定。,  (歌謠)“八月十五月兒圓啊,爺爺為我打月餅啊。月餅圓圓甜又香啊,一塊月餅一片情啊。”關於月餅的起源和演變,眾說紛紜,從楊貴妃到朱元璋都有涉及。“月餅”一詞,最早收錄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和周密的《武林舊事》中,最初是用來拜祭月神的供品。殷周時期紀念太師聞仲的 “太師餅”經常被視為中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引進的芝麻、胡桃為其增添了輔料;及至唐宋,月餅的製作就越發考究了。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中秋吃月餅早已是約定俗成的千古風俗。,  中秋節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據說此夜月球距離地球最近,月亮也最大、最圓、最亮,人們習慣在這一天賞月和拜月。其實按照上古天象崇拜的敬月習俗,秋分時節,才是古老的“祭月節”。由於這天在農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農曆八月十五日。 “八月節”、“八月半”的習俗由此而來。,  “中秋”的概念古已有之,《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大意是說,每年“仲秋”,地方官府會進行戶口調查,登記高齡老人,朝廷按冊賜粥以示恩澤。但那時的“中秋”只是單純的月令時間,它真正成為節日,是唐宋以後的事,尤其北宋以後,山河破碎,明月籠煙,中秋的圓月更顯珍貴,它的團圓屬性逐漸得以確定。,  FM102.4西安綜藝廣播《書香長安》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在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中,它的地位和影響僅次於春節,而且它還是最具神話氣質的節日,只要提起羿神射九日、嫦娥奔月、吳剛折桂和玉兔搗葯,相信每一位中國人都能想起它。沒錯,今天就是中秋節。在這個桂花香正濃,嫦娥居蟾宮的日子里,我謹代表欄目,祝各位中秋望明月,千里共嬋娟,闔家大團圓。,  ,